- Mar 11 Fri 2011 04:19
26歲老大 晝出陣頭夜出拳頭
- Mar 11 Fri 2011 04:14
孫立人到底有無政變意圖?
旺報【本報訊】
孫立人到底有無政變意圖?一直眾說紛紜。孫立人的義子揭鈞教授曾去函給當年的美國國務院助理國務卿魯斯克,希望了解事實真相,魯斯克在回信中談到他對孫立人的評價,也就所謂的政變說提出若干解答。
- Mar 11 Fri 2011 04:09
陸委會:台嫌家屬赴大陸探視
- Mar 11 Fri 2011 04:04
歷史.小說.女性──施叔青的大河巨構
施叔青的台灣三部曲,最後一部《三世人》終於在2010年殺青問世。長達六年的營造與構築,終於把她推向另一座藝術高峰。從1960年代出發的鹿港女性,從未預見有一天會成為台灣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她的創作技巧、文字藝術、情慾書寫,以及歷史想像,已經構成她文學生涯的重要部分。長期投注在文字經營,確實已為她自己確立引人注目的風格;而這樣的風格,又為台灣文學的發展加持,使得海島上的女性作家受到華文世界的注意,也受到亞洲與世界的矚目。施叔青這個名字已經不屬於一個個別作家的記號,而是台灣女性文學的專有名詞。她所代表的,是一種以小搏大的逆向書寫。她抗拒的已不只是男性霸權傳統,她真正抵禦的是四方席地而來的歷史力量。滔滔洶湧的巨浪,使歷史上女性的身分與地位完全遭到淹沒。沒有命名、沒有位置的弱小女性,從來就是注定要隨波逐流,終至沉入深淵。施叔青挺起一支筆出現在台灣文壇時,使詭譎的歷史方向開始改流。
她的書寫生產力,可能是三、四十年來最為豐富的其中一位。無盡無止的書寫,為她的生命畫出極為寬闊的版圖。她所開闢出來的領域,以海��的故鄉鹿港為起點,延伸到北美洲的紐約港,最後又返身航向東方的香港。所有陌生的港口,以及遼敻的水域,也許不曾察覺曾經接納過一位漂泊女性的思維。但是,在迂迴的旅行過程中,施叔青從未忘記在每個港口留下龐大的文字。文學作品使她的生命有了可靠的據點,只要守住文學,她就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鹿港時期的施叔青,首先是從現代主義運動出發,她的名字與當時的重要男性作家並列在一起,如白先勇、王文興、陳映真、黃春明、王禎和、七等生。這些卓然成家的男性作者,未曾預料有一位年紀較小的女性居然可以插隊,與他們一字排開。當這些男性作家,成為台灣歷史的重要經典時,她也從來不曾落後,筆下所完成的小說,也被公認是經典之作。
- Mar 11 Fri 2011 03:59
麵製品漲翻 彰化消保檢調查囤積
走進麵粉中盤商的倉庫,裡頭全都堆滿了一袋袋麵粉,算一算大概有三萬多包,業者看到檢調大陣仗,一直強調自己沒有囤積。
沒有囤積,業者指著麵粉袋上的有效期限,強調麵粉保存期限短,想要囤積居奇,真的有困難。
- Mar 11 Fri 2011 03:54
司徒文︰老闆要我解決美牛問題
- Mar 11 Fri 2011 03:49
除非戰車保護 連勝文:不輔選
- Mar 11 Fri 2011 03:43
電技中心變肥貓養成班 蘇蘅:必要時裁撤
- Mar 11 Fri 2011 03:38
冷眼與熱中──儒林與《儒林外史》
儒林這個詞,大約屬司馬遷《史記》一篇〈儒林列傳〉最具代表,指的是研究、實踐、傳承儒家經典與思想的眾多人物,這篇列傳從孔子七十弟子開始敘起,一路講到漢武帝朝的董仲舒(及子孫、弟子),「儒」者眾多猶如樹「林」一般。不過儒林這個詞,到了清初吳敬梓手中,寫成《儒林外史》,範圍就擴大許多,指的已經是所有讀書人,並且只說外史,因為正史所記錄的重大人物、事件、言論,它通通不談,只管談不起眼的人、事、話語,這些當然都進不了史官眉下,卻讓小說家津津樂道、夸夸其談,並且願意細細編寫,主要原因就是這裡頭有太多意味深長的東西,值得慢慢說講與咀嚼。
讀中學時,不免讀到〈王冕的少年時代〉與〈范進中舉〉,這兩篇分別出自《儒林外史》第一回及第三回。倘若我們有機會再多閱讀一下,就會知道原來王冕並沒有因為能畫得幾筆沒骨花卉而逍遙終身,雖然他毫無作官意願,但卻老被徵聘當官,以至於一逃再逃,最後只得隱姓埋名隱居終老於會稽山中。至於范進中舉之後,開心到失心瘋,被丈人胡屠戶打了一巴掌方才痊癒,原來窮困到必須賣家中生蛋母雞的窘境不再,反倒許多人來奉承他,有送田產、送店房,也有來投身為僕的,好容易搬到人家送的新屋內,范進的老媽媽小心叮嚀僕人:「不要弄壞了別人東西!」僕人回答她:「這都是你老人家的!」老人家笑道:「我家怎的有這些東西?」僕人又跟她說:「怎麼不是?連我們這些人都是你老太太家的!」老媽媽聽了,把細瓷碗蓋和銀鑲的杯盤,逐一看了一遍,哈哈大笑:「這都是我的了!」然後往後一倒,──居然登時,樂,死了。這些情節,中學課本礙於篇幅,都沒能添入,可惜之至,因為這些個地方都滋味的不得了。
- Mar 11 Fri 2011 03:33
政院通過 「刑法」等刪除部分死罪